杨奚勤

来源:武胜县党史馆
发布时间:2019-12-09 21:17:08
0

360截图20191209210706817.jpg

杨奚勤,又名文招。1919年5月出生在岳池县普安乡一个地主家庭。1927年初春,杨奚勤去余家场读私塾,五年后,考入岳池县高级小学。1938年秋,考入岳池县立初级中学,受到教师段雪生、王颂威(共产党员)等人的教育和影响,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,发誓为拯救中华民族做贡献,遂改名为“拯中”。

1938年深秋的一天,杨奚勤找到思想进步的学友问:“我们这一带也有共产党,我真想找到他们,但到哪里去找呀?”党组织知道后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,中午在寝室找到杨奚勤,同他进行革命理论的探讨,杨知道老师思想进步,很像共产党员,毫不隐瞒的说出自己的想法,杨说:“我很想找党,很想参加党。”那位老师高兴地说:“我也有这个思想,我们都去找嘛!”不几天,老师就约他参加党。入党那天,他跟着老师举起右手宣誓:“我坚决执行党的决议,严守党的纪律,保守党的秘密,永不叛党......”1939年春天,杨奚勤担任了中共岳池中学支部宣传委员,常常利用节假日,组织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宣传队分赴农村,给老百姓宣传 进步思想,歌颂抗日军民的英雄事迹等,引起岳池当局的密切注意,他们制造种种借口,横加干涉,但没把杨奚勤吓倒,他毅然和学校师生一道上街游行请愿,揭露反动当局的丑恶嘴脸,要求人民有宣传抗日救亡的自由,抗日有何罪呢?这一活动,深得人心,群众拥护,声势越来越大,在广大民众的压力下,反动当局不得不同意学生们继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。这样,抗日救亡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。他除积极组织这些活动外,还常到街头去演讲,情绪激昂,滔滔不绝,掌声不断,赞叹不已。可是反动派却把他看成眼中钉、肉中刺。岳池中学一个叫向得昭的特务去县政府密告杨奚勤是共产党员。1939年4月,杨奚勤被传讯,在敌人面前,慷慨激昂,义正言辞地说:“请愿抗日,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权利,应尽的职责,何罪之有?”说得敌人张口结舌,无言以对。因无确凿的“破坏”实据,加之爱国师生员工的正义声援,敌人迫于无奈,只好将他释放回校。学校当局要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检讨,承认自己是“误入歧途”,谁知杨奚勤却利用这次班会,大讲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、抗日救国的意义。主持会的训育主任杨继武,如座针毡,一面做记录,大声干涉,挑剔“漏洞”,没有达到目的,气急败坏,令学校默退。

面对无情的现实,杨奚勤并没有气馁。他一面从事党的活动,一面温习功课,来年考高中。1939年夏,他考入南充高中,入校后,他担任了中共南充中学支部委员,组织学生开展抗日宣传。不久,引起了学校当局的注视。1940年,杨奚勤又被学校当局开除了。杨奚勤愤愤不平地离开了南充,次年考入重庆精益中学。

1942年,杨奚勤考入了复旦大学经济系(抗日时期校址在北碚)。在学校里,他办墙报,写文章,组织“民主青年社”,团结了一批进步师生与三青团进行斗争。

1943年初,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关怀下,由重庆北碚复旦大学的进步学生创办了《中国学生导报》刊物,其宗旨是探索中国革命的前途,为“学运”服务,在当时影响很大。该报副社长是陈以文,杨奚勤也是负责人之一,并与李君甫、蒙泽梁一起搞发行。为此,杨奚勤在离校不远的东阳镇一个小院里,租了一间房子,封发包贴,邮寄各地。同时,杨奚勤还常为《导报》撰稿,评论评论时政。

1945年初夏,在杨奚勤积极倡导和组织下,成立了“武胜旅碚同学会暑期宣传队”。同学们在暑期中回到武胜公演,连续演出几个晚上,剧目有吴祖光编的《少年游》和秧歌剧《送郎出征》、《胜利舞曲》等。杨奚勤不仅是导演,而且亲自扮演角色。杨本泉、杨立洲、刘胜光等二十余人也参加演出,轰动了武胜县城。

1946年暑假后,杨奚勤与在复旦大学读书的同学李吉光,一起到了岳池尚用中学任教,杨任校长,李任校务主任。为了做好统战工作,李吉光和杨奚勤常到尚用中学董事长周绍文家去拜望。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希望尚用中学能教育出一批有才学、具有正义感的人才。周说:“杨校长,我年纪大,望你们多提一些建议,我支持你们干。”这样,杨奚勤和李吉光有了这张挡箭牌,胆子就更壮了。首先调了一批思想进步、有学识的人担任教职员。如徐庶声(教体育、童军)、郭兴白(教理化)、秦仁佛(交图画、音乐)、周郎之(医生)、冯万合、卿泽桂(职员)等的应聘。其次,计划在尚用中学和罗彬家建立两个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据点。尚用中学教职员多系本地人。杨奚勤、李吉光通过进步教员,采取串门访问学生家长的方式,发动群众,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,并谱写革命歌曲和排演小话剧,向群众宣传。罗彬是一个绅粮,思想进步,社会关系广、家产很大,每年要收一千多担租谷;父母双亡,家有兄妹两人。杨奚勤与罗彬关系密切,经过协商,罗彬同意在他家建立据点。于是,李吉光将邻水的陈子凡调去作罗的家庭教师。同时,利用罗的社会关系,开展党的工作。

1946年10月,王璞、曾霖与北碚中心县委书记李嘉庆到罗渡与李吉光联系,李嘉庆将李吉光的组织关系交给王璞与曾霖。当时,李吉光汇报了尚用中学的情况,特别交代杨奚勤、徐庶声等是早期的共产党员,失掉联系后,还继续做党的工作,表现很好,建议恢复他俩的党籍。1946年11月,王璞批准了这一建议,杨奚勤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。他干劲倍增,更加积极地为党工作,在尚用中学还发展了一批新党员。到1947年,教职员和学生中的党员有段维彬、谢志光、杨英杰、张正祥、郭兴白、田应泗等二十多人,学校建立了党支部,杨奚勤任支部书记。这所学校为华蓥山武装起义培训了骨干。

1948年2月,为了统一领导和协调华蓥山地区的武装起义,决定成立第七工委,杨奚勤任工委委员。4月,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遭国民党特务破坏,上川东地工委所属各县党组织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。7月,中共上川东地工委负责人王璞在罗渡乡伍俊儒家里召开紧急会议,决定在七、八、九月三个月举行联合大起义。杨奚勤告别爱妻,只身前往广安、渠县等地,传达提前起义的命令。杨奚勤见当时经费和枪弹缺乏,动员父亲把家里一百二挑田卖了,将钱全部交给党组织。不少人在他的影响下,也纷纷捐款,购买枪弹。

1948年8月21日,广安观阁、代市起义失利,杨奚勤即回岳池伏龙乡。8月22日,伏龙场上,红旗招展,锣鼓喧天,杨奚勤领导的岳池伏龙起义揭开了战幕。起义队伍命名为“西南民主联军川东纵队第七支队”。杨奚勤任政委,张蜀骏任司令员。杨政委在起义誓师大会上说:“受苦受难的民众团结起来,要打倒蒋介石,为解放全中国出钱出力。”会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“打倒蒋介石,解放全中国”的口号声,此伏彼起,如山呼海啸,响彻云霄。每个笑盈满面的农民兄弟都说:“一根竹片易折断,捆成把把扳不弯,打倒内奸求解放,穷人们要抱成团。”

8月27日下午,起义军指战员 满怀胜利的喜悦,踏着金色的余晖,向武胜县黑耳场(今乐善镇)进军。

次日早晨,杨奚勤去周围山上观察地形,与农民交谈,得知离水洞湾七、八里的黑耳场街上,只有少数乡丁,决定先攻下黑耳场,夺取乡公所枪支,再往合川金子沱会师。

上午,杨政委派队员去黑耳场了解敌情,切断电线,割断敌人的通讯网络。

午后1时,队伍集中在刘家院子开会,作战前动员。杨奚勤正在布置突击队进攻时,门外岗哨报告,对面山上发现敌人(内政部第二警察总队)约二百多人,占领了刘家院子对面的高梯梁子和左面的斑竹园等高地,敌先头部队已逼近刘家院子约50米远的水井边,右边的操场梁子也被黑耳场的乡保武装占领,游击队正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。在这紧急关头,杨奚勤神情自若,沉着镇定地指挥队伍突围。他命令突击队冲出大门,插入敌正面阵地猛攻,随即又命令大部队待突击队打响后,分兵两路,冲出院子,攻占左前方高地,迅速突围。

突击队接到命令,个个像猛虎一般,快速向院子左侧冲出去,对准水井边的敌机枪阵地扫射。敌机枪手中弹,应声倒下。敌人见机枪哑了,顿时慌了手脚,立即令机枪撤回斑竹园高地,与对面坡上的敌人共同重组火力向我突击队猛烈射击,敌人居高临下,我军被密集火力压在坡下,杨奚勤马上带领队员们向外突围。但就在此时,杨奚勤不幸中弹倒在血泊之中,壮烈牺牲,年仅29岁。七支队指战员怀着满腔悲愤,转移到新的战场。游击队撤出水洞湾后,敌人将杨奚勤遗体抬到黑耳场示众3天,贫困农民杜建安、丁金成趁天黑将烈士遗体掩埋在黑耳场中心小学操场附近。

杨奚勤虽然出生于富裕家庭,一旦找到了真理,就背叛自己剥削阶级的家庭,勇往直前,义无反顾,面对死亡的威胁,他泰然自若。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,英勇献身。他的动人事迹,至今还被人们传颂着,激励着人们的心灵。

为了缅怀杨奚勤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光辉业绩,1957年9月,中共武胜县委特将烈士忠骨移葬于武胜县沿口镇东山烈士陵园内,修建墓地,刻写碑文。让烈士的精神光照千秋,永垂不朽!